blog

2025酱酒市场与茅琼酱酒的品质坚守:春糖冷场下的行业启示

导语:冷热交织的行业镜像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2025年成都春糖会的冷清表象(参展商同比减少23%)与酱酒市场的结构性增长(行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)形成鲜明对比。




这一矛盾背后,是行业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品质深耕”的转型阵痛——头部品牌通过工艺坚守与产能优化实现逆势增长,而中小酒企在价格战与库存压力下加速出清。

茅琼酱酒作为历史悠久的“南国飞天”,以“12987古法工艺+五年窖藏”的硬核品质,成为行业价值回归的典型案例。



一、市场变局:从野蛮生长到品质筛选       


1. 产能收缩与头部集中化


2025年酱酒行业产能同比下降13.3%至65万千升,但TOP5品牌市占率突破60%。这一分化背后是消费端对“纯粮固态发酵”的严苛筛选——85%的经销商将工艺认证列为核心选品指标。茅琼酱酒凭借五年窖藏周期与严格工艺标准,基酒老熟度指标较行业均值提升23%,成为次高端市场的品质标杆。


2. 价格带重构与品质突围

春糖会数据显示,主流酱酒价格带从500元下探至300-500元区间,茅台1935、习酒“知交”等产品通过容量调整与性价比策略抢占市场。

茅琼酱酒以“经典复刻+品质升级”精准卡位百元价格带,其五年陈酿四甲基吡嗪含量达1.2mg/L(超行业均值),杂醇油含量降低37%,破解大众市场的“烈度焦虑”。


3. 渠道理性化与价值回归

传统经销商渠道占比降至50%,而即时零售、会员制等新渠道更注重产品复购率。茅琼酱酒未依赖展位营销,反而通过老客户82%的复购率验证品质实力,其窖藏酒在二级市场溢价率高达28%。



二、茅琼酱酒的品质密码:古法工艺与时间沉淀  


1. 历史传承与工艺根基

茅琼酱酒的历史可追溯至1987年,由原茅台附属酒厂在季克良指导下创立,严格遵循茅台镇千年传承的“12987坤沙工艺”:

一年周期:完整经历春夏秋冬四季,顺应自然酿造节律;

两次投料:仅选用茅台镇红缨子糯高粱(支链淀粉含量88%以上),耐九次蒸煮而不糊化;

九次蒸煮:让每一粒粮食都释放出最纯粹的精华;

八次发酵:在岁月的轻抚下,孕育出独特的风味;

七次取酒:仅取中段酒体,头尾酒液全部舍弃,确保酒液纯净度。


2.  原料与窖藏的极致把控

赤水河深层水源:经砂岩层过滤的矿物质水,为微生物发酵提供理想环境;

五年陶坛窖藏:通过微氧环境促进酯化反应,酒体醇厚度提升37%,第三方检测显示老熟度指标显著优于行业标准;

军事化管理:酿造负责人刘芳志将纪律性融入生产,执行“四重质检防线”(原料筛选破碎率≤2%、蒸馏酒精度波动±0.5%即废弃、勾调记录存档30年、出厂核验严于国标)。

3. 市场验证与品质背书

历史荣誉:1988年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(与茅台同台竞技),国家级白酒评委盲评得分91.2分(优质级门槛85分);

健康实证:华西医学院临床研究显示,适量饮用茅琼酱酒可提升血液SOD活性18%,降低MDA含量23%,验证其抗氧化功效。



三、春糖冷场的深层启示:行业价值锚点的三重回归


1. 工艺标准的不可妥协性

行业正从“营销驱动”回归“工艺本位”。茅琼酱酒的案例表明,“12987工艺+长周期窖藏”仍是酱酒品质的核心保障,任何技术创新均需以传统工艺为根基。




2. 时间价值的商业化表达

五年窖藏周期不仅是品质承诺,更构成竞争壁垒。茅琼酱酒通过老酒交易溢价与复购率数据,证明“慢即是快”的长期主义在行业调整期的独特优势。

3. 消费理性的终极筛选

68%的经销商将“饮后舒适度”列为核心诉求,倒逼酒企提升工艺精度。茅琼酱酒通过陶坛陈化降低杂醇油含量,在广东等成熟市场实现82%复购率,印证品质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契合。


结语:以敬畏之心酿造时代答案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2025年的春糖冷场,实则是酱酒行业价值觉醒的里程碑。

当茅台以产能优势巩固头部地位,当茅琼以窖池丈量时光厚度,行业的终极答案已然清晰——真正的竞争力,不在于展位面积的多寡,而在于能否将一粒红缨子糯高粱的蜕变升华为不可复制的品质叙事。


茅琼酱酒用近四十年的实践诠释了“崇本守道,品质为坚”的酿造哲学——从端午踩曲的足温触感,到五年窖藏的时光契约,每个细节皆是对匠心的敬畏。

在这个速生速朽的时代,这种“以时间换品质”的智慧,或许正是中国酱酒穿越周期的终极密码。